对文学的挚爱与文化的呵护 ——陈仲庚先生与他的文学、文化情结

发布时间:2021-11-25            作者:校友会老师

转自永州日报/2018 /1 /10 / 005 潇湘·评论

(文/杨金砖,化学81级校友)

在我的心里,陈仲庚先生是一位狷介的学者,是一位豁达的兄弟,更是一位学术的引路人与 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他在湖南科技学院,在永州文艺界,在舜文化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归纳起 来,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窥视他的文学情怀与精神担当。

一、对文艺之美的执著追求

陈仲庚先生近 40 年来,一直致力于文艺美学的研究、当代文学现象的缕析与作家作品的评 介。他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用现代美学理论,对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进行独自的剖析与解构, 并形成系列论文相继在《江汉论坛》、《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文艺报》、《创作与评论》 《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推出,林林总总,估计不下百十之众。其结集出版的《寻根文学与中 国文化之根脉》《本土文学:溯源与评论》《中西文化比较》等著作,在文艺界影响甚大,有的被 作为高校选修课教材,有的被列为本科生参考阅读书目。

在陈仲庚先生的文艺评论类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文艺之美的执著追求。他认 为文艺的高明在于给人以美的愉悦,并在美的愉悦中去实现以风谕上以文化下的明道与 教化的目的。对此,他在舜文化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形成一文中,认为舜弹五弦之琴,歌《南 风》之诗而天下治,就是文艺辅世之功能的很好表现。而文艺的辅世功能主要是通过歌颂美 好事物和揭露批判丑恶事物而使观风教化达到更好的效果,最终达到天下治的目

陈仲庚先生在他的文艺之美的探索中,处处彰显着对人间善良的歌颂,对社会丑恶的鞭苔, 对文艺正道的弘扬。如他从英雄传说的破灭”“爱情传说的蜕变”“文化命脉的接续三个维度, 对叶蔚林的《九嶷传奇》进行了全面而精准的阐释。他认为叶蔚林的《九嶷传奇》主旨鲜明,引 人叩问。在大栅塘村这样一个环境封闭、文化断绝、人性泯灭、人种退化的地方,一切外来事 物均被扼杀,一切美好的事物均无法生存,他们是否还能自救?陈仲庚先生从其小说结尾处的 一团橘黄色的火光舜庙前的那棵千古杉隐隐地参悟出了作者心中的期愿,并坚信 要政治秩序恢复正常,畸变的人性就会慢慢回归。这是人心的期许,这是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更是文学之美的所在。

二、对文化之根的竭力开掘 陈仲庚先生虽然从事文艺学的教学,但他的视角并未仅仅限于文艺批评,而常常将研究视阈 拓展到文化之根的追寻与开掘上。如他在《文学之根与文化之根》的文章中开篇便言道:文学 不同于文化,但文学也是文化。有人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也有人把文化分为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三大类……但不管怎样划分,文学与文化总是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 起的。

陈仲庚先生认为文学之根在文化,而文化之根在生活,然生活之根在生命。于是 乎,便让我们豁然开朗,之所以每一次思想上的解放都源之于文学艺术上的奇想,其原因就是 生活”“生命的观照。

关于文化与人的生活、生命的关系,陈仲庚先生引用王得后先生的观点:文化就是人化, 就是人的活法。人的一种活法形成一种文化,一种文化规范一种人的活法。人的活法在变化在发展,文化也在变化在发展。地域不同,活法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活法不同,文化不同。” “人是一棵文化树,树有根柢。那么,人亦必有根柢。根柢在生死,在温饱,在男女。而文 学从某种层面上看,其实质就是人学,就是描写人的心灵,洞悉人的灵魂,张扬人的精神, 追求人的个性的艺术。因此,文化的根柢,人性的根柢,也就是文学的根柢。

于是,寻根是对文化底蕴的探寻,更是对民族命脉的关注。陈仲庚先生在审视 20 世纪 80 代由韩少功等发起的那场所谓的寻根文学时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当代文学,这 一时期显然是文化意识最为觉醒、文化色彩最为浓郁的一个文学时代,寻根文学则是其间一 个最具文化意味的文学现象。

陈仲庚先生在对大量寻根文学条分缕析的基础上,进而上升对文化之根的开掘。如 他对屈原文化、舜文化的系列研究,已不是局限于文学的层面,而多是从思想、从精神的层面去 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柢。

他于舜歌《南风》与中国民本思想之源流一文中认为:虞舜的《南风歌》是中国民本思 想之源,其歌词虽然简单,但包含了四层民本思想,一是以民从为中心,急民众之所急;二是心心相通,平等相待的平民情怀;三是既重视民众的精神需求——“解愠,更重视民 众的物质财富的丰裕——“阜财;四是体现了以物质需求为基础的精神需求,亦即建立在 基础之上的解愠。陈仲庚先生的对虞舜《南风歌》的这一诠释,显然是有开拓性的。

也许正是虞舜的《南风歌》让其触及到中国文化的根柢所在,因此,陈仲庚先生在最近的十 余年里,几乎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虞舜文化的研究上。他牵头申建了第一个湖南省舜文 化研究基地,被遴选为湖南省舜文化基地首席专家。组织团队编纂了 800 万字的大型文集《虞舜 大典》(近现代卷),与蔡建军合作主编了《舜文化研究文丛》(共 10 册),独自出版了《寻根文 学与舜文化根源性地位》《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两部著作,主办了一系列舜文化方面的学术 研讨会,并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国范围内的虞舜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间活态信息的收集, 搜集到了大量实证性的材料,并汇编成《虞舜大典》(图像卷),目前书稿已交至出版社准备正式 出版,其功莫大焉!

三、对教育之魂的极力守护

陈仲庚先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最大的职责与使命就是教书育人。陈仲庚先生尽管身兼 众多的行政琐事和科研任务,但他从未将教师的天职摞到一边。他始终坚守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公平在于有教无类,教师的职责在于师儒之席, 不拒曲士,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他从不要求他的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转, 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养成一种开放性学习思维。

他坚信性格成就事业,细节决定成败的箴言。因此,在他的教学实践中,从不忽视任何 一个微小的细节,他非常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兴趣潜力的激发。他曾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做过一任班主任工作,就在他这个班,后来产生了像魏剑美、荷洁、夏昕三名作家。尤其是魏剑 非常魏道今已成为全国杂文界的一个知名品牌。对此,陈仲庚先生还专门为其写过两 篇评论,其一官场赌徒的这一个’——魏剑美《步步为局》人物形象特色,发表于《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2010 年第 1 期上;其二魏剑美:给人的灵魂美美地剜上一剑——魏剑美近期创 作综论,刊在《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2 期上。魏剑美是一位思想的独行 者,他一直秉承和攀登者一起向上,和跋涉者一起前行,也和思想者一同裸奔的初心,坚持 赤膊煅剑,直指社会的不公,人性的丑恶,官场的黑暗,世俗的堕落与教育的媚俗。陈仲庚先生 时常将魏剑美的文章作为范文推荐给在校的同学,并多次邀请魏剑美来校讲学,激励起同学们努 力学习的热情,他以剑美的成功而自豪,也许这就是师者之乐!陈仲庚先生认为魏剑美的杂文视 角独特、文笔辛辣、观点深睿,有入木三分之力,让人读来畅快淋漓。

  其实,陈仲庚先生并不仅仅对已成名学生的关注,而时常对有写作兴趣的同学给予最大的关 怀和关爱。如他对音乐学系李兴海同学的支持,对蒋学军、李砚青、曹万松、康怀宇等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激励、奖掖、鼓励、指导、支持。也正因为在陈仲庚先生的长期关注关怀下,潇水河畔 的湖南科技学院,其文学创作之风一直长盛不衰,文学新人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